產品概述
品牌 | 其他品牌 |
---|
在城市地下管網運維體系中,通溝污泥治理始終是繞不開的痛點。這類由泥沙、油污、生活垃圾及管道沉積物混合而成的淤渣,不僅含水量常超80%、成分復雜多變,隨意堆放易造成土壤與地下水污染,傳統填埋處理更是面臨減量化效率低、資源化利用率近乎為零的困境,讓不少城市管網運維單位“頭疼不已"。而德森環境研發的通溝污泥處理設備,憑借“現場化作業、全流程閉環"的核心設計,正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力量。
走進任意一處德森城市管網通溝污泥治理設備,模塊化的生產線總能快速吸引目光——無需提前建設固定廠房,設備到場后僅需2小時即可完成組裝調試,無論是開闊的市政場站,還是狹窄的工業園區角落,都能靈活適配。清運車輛將濕污泥倒入進料口后,處理流程便有序啟動:首先通過多級篩分系統高效精選篩分模塊,粗篩網分離出枯枝、塑料袋等大塊雜質,細篩則過濾掉細小沙粒,讓待處理的污泥實現“均質化",避免后續環節因雜質堵塞影響效率;緊接著,預處理后的污泥進入高效深錐濃縮模塊,設備會根據污泥的含油率、粘度等特性,自動精準調配特制藥劑,通過攪拌讓藥劑與污泥充分反應,快速破壞污泥中的膠體結構,使原本包裹在污泥顆粒內的水分和污染物“解離",為深度脫水奠定基礎。
深度脫水環節是實現污泥減容的核心。經調質的污泥被輸送至高壓板框壓濾模塊,在特定壓力作用下,污泥中的游離水與結合水被逐步擠出,最終形成含水率穩定低于 60% 的干泥餅。現場數據顯示,10立方米的濕污泥經處理后,僅能產出 3立方米左右的干泥餅,減容率超 70%,這意味著后續運輸成本與處置場地需求大幅降低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脫水過程中產生的含污廢水,會直接流入設備自帶的一體化水處理模塊,通過“混凝沉淀 + 膜過濾" 工藝處理后,不僅能實現達標排放,部分清水還可循環用于設備清洗或藥劑調配,真正做到全流程無二次污染。
處理后的干泥餅,并非傳統認知中的“廢棄物"。經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,其重金屬含量、有機物含量等指標均符合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園林綠化用泥質》(GB/T 23486-2009)標準,可直接用于公園綠化覆土、市政道路路基回填等場景,讓原本的 “污染淤渣" 搖身變為可循環利用的資源,實現了通溝污泥 “無害化、減量化、資源化" 的治理目標。
從項目實踐來看,城市管網通溝污泥治理設備的實力已在多地得到驗證。在江蘇某老舊管網改造項目中,當地通溝污泥因長期積存,含油量高、粘性大,傳統設備處理時頻繁出現篩網堵塞、脫水的問題。德森設備通過針對性優化篩分間隙與藥劑配方,不僅實現單日 50 立方米的污泥處理量,還將泥餅含水率穩定控制在 55% 以下,廢水COD(化學需氧量)更是從初始的 3000mg/L 降至 500mg/L 以下,遠超當地環保排放標準;在廣東某工業園區清淤項目中,面對場地狹窄、工期緊張的要求,設備憑借模塊化快速部署優勢,15天內便完成 200 立方米通溝污泥的處理,相較傳統填埋處理方式,成本降低 40%,周期縮短近一半,獲得項目方高度認可。
- 上一個: 德森集成式河道淤泥處理設備
- 下一個: 沒有了